定義:定義一組算法,將每個算法都封裝起來,并且使他們之間可以互換。
類型:行為類模式
類圖:
http://wiki.jikexueyuan.com/project/java-design-pattern/images/strategy-pattern-1.jpg" alt="strategy-pattern" />
策略模式是對算法的封裝,把一系列的算法分別封裝到對應(yīng)的類中,并且這些類實現(xiàn)相同的接口,相互之間可以替換。在前面說過的行為類模式中,有一種模式也是關(guān)注對算法的封裝——模版方法模式,對照類圖可以看到,策略模式與模版方法模式的區(qū)別僅僅是多了一個單獨的封裝類Context,它與模版方法模式的區(qū)別在于:在模版方法模式中,調(diào)用算法的主體在抽象的父類中,而在策略模式中,調(diào)用算法的主體則是封裝到了封裝類Context中,抽象策略Strategy一般是一個接口,目的只是為了定義規(guī)范,里面一般不包含邏輯。其實,這只是通用實現(xiàn),而在實際編程中,因為各個具體策略實現(xiàn)類之間難免存在一些相同的邏輯,為了避免重復(fù)的代碼,我們常常使用抽象類來擔任Strategy的角色,在里面封裝公共的代碼,因此,在很多應(yīng)用的場景中,在策略模式中一般會看到模版方法模式的影子。
策略模式的結(jié)構(gòu)
策略模式代碼實現(xiàn)
interface IStrategy {
public void doSomething();
}
class ConcreteStrategy1 implements IStrategy {
public void doSomething() {
System.out.println("具體策略1");
}
}
class ConcreteStrategy2 implements IStrategy {
public void doSomething() {
System.out.println("具體策略2");
}
}
class Context {
private IStrategy strategy;
public Context(IStrategy strategy){
this.strategy = strategy;
}
public void execute(){
strategy.doSomething();
}
}
public class Client {
public static void main(String[] args){
Context context;
System.out.println("-----執(zhí)行策略1-----");
context = new Context(new ConcreteStrategy1());
context.execute();
System.out.println("-----執(zhí)行策略2-----");
context = new Context(new ConcreteStrategy2());
context.execute();
}
}
策略模式的優(yōu)缺點
策略模式的主要優(yōu)點有:
策略模式的缺點主要有兩個:
適用場景
做面向?qū)ο笤O(shè)計的,對策略模式一定很熟悉,因為它實質(zhì)上就是面向?qū)ο笾械睦^承和多態(tài),在看完策略模式的通用代碼后,我想,即使之前從來沒有聽說過策略模式,在開發(fā)過程中也一定使用過它吧?至少在在以下兩種情況下,大家可以考慮使用策略模式,
策略模式是一種簡單常用的模式,我們在進行開發(fā)的時候,會經(jīng)常有意無意地使用它,一般來說,策略模式不會單獨使用,跟模版方法模式、工廠模式等混合使用的情況比較多。